要想莊稼長得好,就得良田飲水飽。做好灌溉、抗旱保苗是目前農業生產的頭等大事。調節水源、管灌滴灌、綜合種養……在馬鞍山大地,各種抗旱“妙招”紛紛登場。
“持續高溫,地都烤焦了,我家水稻能不受影響,多虧了這條抗旱渠?!笨粗宄旱暮铀丛床粩嗔魅朕r田,和縣歷陽鎮興圩村耿楊自然村農民楊孔余黝黑的臉上泛出濃濃笑意。
今年5月,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積極籌備,愛心企業捐資援建,一條長413米的混凝土抗旱渠修建完成,徹底解決了周邊近300畝農田的灌溉問題。
群眾抗旱是大事,未雨綢繆是關鍵。興圩村提前布置謀劃,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采取修建溝渠、引渡水源、清淤清障、檢修調試機泵、延伸管網等措施,帶領群眾找水、引水、送水,為農田送去“及時雨”。
而在歷陽鎮的戚鎮村,1300畝的大棚蔬菜種植區里,一條條輸水管道和滴灌帶,將水源源不斷、精準地滴灌到蔬菜根部?!斑@種滴灌方式可減少用水損耗、嚴控棚內濕度,省水、省工還省時?!贝妩h總支書記夏林介紹,該村在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廣節水灌溉,采取管灌、滴灌等高效節水方式,年節約水量8.68萬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蔬菜種植成本有效降低,蔬菜產量也得到提升。
與此同時,當涂縣南圩大地上,一望無際的稻田翻著碧浪,里面不時傳來鴨子叫聲。在稻田養鴨,讓鴨子在田間飲水、嬉戲,在節水的同時,增加土壤肥力,提升水稻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產量……這種綜合種養模式,正發揮著節水、環保、穩產、增收的多重作用。
干部群眾齊上陣,抗旱保苗“攻堅戰”全面打響。市農業農村部門也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啟動農作物抗災救災Ⅳ級應急響應,聯合多部門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針對高溫熱害和干旱情況進行實時調度。
市農業農村局成立7個工作督導組,包保全市縣區和開發園區,開展旱情督導和技術指導,并對農田水利設施抽查檢查,確保排灌站、渠道、涵管閘等農田水利設施正常運轉;持續加強苗情、墑情、高溫熱害和病蟲情監測,及時發布農作物高溫熱害防范及抗旱保苗預警信息,提高農戶主動性和積極性。
各級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實行分片包干、包村聯戶,摸清災情,因苗施策,分類指導;通過實施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加強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做到農田水利問題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含山縣陶廠鎮云塘行政村,水泵“咚咚”作響,清澈的河水鼓脹著抽水管,從出口奔涌而出,干涸的農田迎來久違的甘霖?!拔矣行判拇蜈A抗旱保糧這場仗,爭取全年豐產豐收?!痹摯宸N糧大戶付正前說。
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吳延 張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