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安徽日報頭版刊發
《打造城市“生態客廳”》一稿
報道馬鞍山市確定
沿江環境整治、船舶整治
入江口整治、江堤建筑整治等
12類30項任務
大力實施長江岸線綜合整治
全文如下
↓↓↓
盛夏時節,馬鞍山市長江東岸邊一眼望不盡的楊樹林,為當地市民提供了一處臨江觀景、乘涼休憩之地。
“長江岸線整治后,楊樹林是我們經常來散步的地方?!笔忻裢舻さず湍杏殉斫吷⒉?,每次都會感慨江邊景色宜人。
馬鞍山市經歷了“先有礦后有市、先生產后生活”的發展過程,雖然擁有一江兩岸長達79公里的岸線,但由于沿江產業布局密集、產業結構偏重,岸線資源長期被工業企業、小碼頭等占據,“濱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不僅影響江邊景色,也帶來了環境隱患。
▲生態環境優美的薛家洼(資料圖)
2018年開始,馬鞍山市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長江大保護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為抓手,大力實施長江岸線綜合整治。該市把薛家洼、陳家圩、八段溝水系等重點點位問題整治與回應百姓關切、增強群眾獲得感結合起來,系統推進整治工作。
馬鞍山市確定沿江環境整治、船舶整治、入江口整治、江堤建筑整治等12類30項任務,排查長江干、支流非法碼頭158家。經過集中力量攻堅,目前累計清退長江岸線約10公里、灘地1000多畝,拆除違建房屋542間,整治入江口3個、水上加油站5家、企業碼頭34家、渡口5個,158家非法碼頭全部拆除,并建立沿江環境保潔常態化監管機制。
▲蘆葦江灣(資料圖)
“近年來,我們強化生態修復,堅持自然恢復,使用本地樹種進行復綠補綠,保留楊樹林、蘆葦蕩等生態濕地,打造原生態的濱江濕地公園?!瘪R鞍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高標準編制長江東岸23公里岸線綜合整治規劃,規劃布局貫穿長江東岸的綠道和生態修復區、濕地風情區、文創旅游區、采石風景區、田園風光區。同時構建長江生態廊道,加強沿岸防護林建設和濕地保護,開展長江1公里范圍內綠化造林,已累計綠化5470畝。
綠草茵茵的蘆葦江灣,與楊樹林、薛家洼連為一片,成為長江東岸亮麗的綠色廊道。年近花甲的老丁,每天都要騎著電動車在這一片巡查多次。
“這里以前是雜亂無章的江灘,整治修復以后,每天都有市民前來游玩。我們主要負責現場衛生保潔和安保,還有人負責綠化養護和禁漁?!崩隙「嬖V記者。同樣每天在附近江邊巡邏的還有由上岸漁民組成的護魚隊,他們離水不離岸,身穿紅馬甲,在采石磯到薛家洼一線來回查看,阻止非法捕撈行為。
推進長江生態修復保護,馬鞍山市是全省率先完成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禁漁和漁民退捕轉產的城市,全市拆解5146條漁船,共1.1萬名漁民轉產上岸。
該市還堅持源頭治理,狠抓黑臭水體和散亂污企業整治,全市城區35條黑臭水體全部按期消除黑臭;756家散亂污企業得以整治,既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又為優質產業發展騰出了空間。
如今的馬鞍山長江東岸岸線,水清岸綠、水鳥云集,沿江生態游園串點連線、景色如畫,成為城市“生態客廳”。下一步,該市將在岸線整治的基礎上,整合沿江生態文旅資源,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記者 賈克帥